回顧演員翟天臨成名之路 熱愛和努力是唯一的通行證
2000年,13歲的翟天臨首次亮相大銀幕,面對鏡頭前新鮮的世界,翟天臨沒有被演藝圈的染缸誘惑,而是聽取導演陳建忠的話:“想要真正演好角色,你得有文化,你得去學習。”回去讀書。翟
2000年,13歲的翟天臨首次亮相大銀幕,面對鏡頭前新鮮的世界,翟天臨沒有被演藝圈的染缸誘惑,而是聽取導演陳建忠的話:“想要真正演好角色,你得有文化,你得去學習。”回去讀書。翟天臨曾說“我會謹慎地接作品,謹慎地塑造角色,我不清楚別人怎么想,但我明白自己作為年輕演員應該在行業(yè)里做些什么”。他清楚演員和明星的差別,正因如此,才有了《心術》里的鄭艾平,《劇場》里的王帆揚,《大當家》里的程月亮;有了《白鹿原》里的白孝文,《軍師聯(lián)盟》里的楊修。
拍《心術》時,作為新人演員的翟天臨,面對張嘉譯海清等實力派前輩毫不怯場,發(fā)揮出角色光彩,編劇六六對他的評價亦是“翟天臨是這部劇的亮點,他打動了觀眾。而拍《白鹿原》時,為了展現(xiàn)角色的反差,他更是先增肥又減肥,通過暴增暴瘦,塑造了一個立體鮮活的白孝文。影視作品中每一個鮮活角色都離不開演員的反復推敲,讀懂角色背后的命運和人生,是演員把握這個角色的重點,《白鹿原》中的翟天臨就充分做到了這一點。
翟天臨曾在采訪里說過,他視演戲為自己的個人追求,將自己比作一個匍匐在朝圣路上的朝圣者,“匍匐就是匍匐,一個虔誠的朝圣者不會在朝圣路上高傲的昂起頭顱,要有一個非常低調的心態(tài)去面對一切的事情。”不得不說,翟天臨有如此心態(tài),多年一直熱愛且努力,,他以“臺上一分鐘,臺下十年功”的執(zhí)著,將最好的一面展現(xiàn)給觀眾,這一點很值得肯定。期待2020年,他能為觀眾繼續(xù)帶來全新而精彩的影視作品。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